端午到棕飘香!客家人的这些传统习俗你知多少?

现如今,包装“素朴”而馅料咸香、味道传统,还可以进行“私人订制”的端午粽是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。记者来到蕉城镇一家手工粽子店时看到,店主正忙着包粽子,她在刚洗净的粽叶里先后放入糯米、香菇、猪肉、脱皮绿豆、咸鸭蛋等馅料,并根据客人需求进行搭配。一锅锅新鲜出炉的粽子吸引了许多人来购买,销量也比平时增加不少。



店家老板告诉记者,包粽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馅料,并用高温消毒后的新鲜粽叶来包粽子,再用柴火蒸煮两三个小时,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味道才更香浓。

一些顾客表示在端午吃粽子,不仅是为了品尝传统的粽香美味,更是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


其实,在我们客家地区,端午节除了有吃粽子的习俗,还有插艾枝菖蒲、挂葛藤等传承千百年的习俗。


中国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。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,此时,三伏天即将来临,正属“芒种”节气,白昼长、暑气旺,气候温热多雨,抵抗力差的人容易生病。而聪明的客家人,就通过把中草药融进饮食当中,用于治病强身。所以每年端午节,我们客家地区就有了包粽子,吃粽子的习惯。


蕉岭县根土文化研究会会长 李淼达:做粽子的过程中,就是融入了大部分我们本身的中草药,比如说,粽子里面有碱,碱就是除湿的东西,有除湿的作用。糯米可以补中气,但是不能够吃那么多,因为不容易消化。以前(做粽子)用的并不是糯米,而是畲禾米,(畲禾米)就比较除湿,又没那么消滞,有健脾胃的作用。


除了吃粽子,每逢端午,客家人还会在自己门口插上艾枝菖蒲、挂上葛藤等。


蕉岭县根土文化研究会会长 李淼达:长命草、葛藤、艾草还有菖蒲茎,用红纸或红带扎好后就挂在门上,用于辟邪、驱邪,像香囊一样,中药本身会散发出气味,(有助于)保健、健身、治病、防疫,还有驱除其他蚊虫蝇等,和净化空气的作用。